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防治水稻种传病害用微生物农药木霉菌的开发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防治水稻种传病害用微生物农药木霉菌的开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0卷第3期 世界农药 2O08年6月 rld Pesticides ・ l9・ 防治水稻种传病害用微生物农药木霉菌的开发 张一宾编译 中图分类号:TQ4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485(2008)03—0019—03 近年来,为了降低环境风险,人们减少了化学农 成为水稻栽培中重要工作内容。已知的水稻苗期病 药的使用次数。在此形势下,既要减轻对环境的污 害有水稻恶苗病、水稻稻瘟病和水稻胡麻叶枯病等 染,又能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率,利用存在于自然界 真菌病害,以及水稻颖枯细菌病、水稻苗立枯病、水 微生物防治病虫害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日本组 稻褐斑病等细菌性病害。通常,人们普遍使用化学 合化学发现了对种传病害——水稻恶苗病具有卓越 农药进行种子消毒,而今,由于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 防治效果的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 的抗性日增,以及细菌病害对嗯喹酸(oxolinic acid) Tatroviride K.)SKT.1菌株。该菌株除对真菌病害水 的敏感性不断下降,人们极需有新的药剂。 稻恶苗病有效外,对细菌性病害水稻颖枯病和水稻 鉴此,日本静冈县农业试验场与组合化学共同 苗细菌性立枯病等亦有效。但却存在着(1)致效慢; 合作,对从各种作物根圈的土壤中分离而得的872 (2)防治对象有限;(3)因利用活体微生物,故贮存的 株真菌菌株进行筛选,结果发现,T.asperellum SKT.1 稳定性差,缺乏流通性;(4)较之化学农药成本较高 菌株对水稻恶苗病等具有很高的效果。同时,对水 等不足之处,使商品化遇到不少困难。 稻种传病害水稻稻瘟病、水稻胡麻叶枯病等也具卓 通过努力,组合化学公司研发了低成本大量培 效。此外,该药剂不仅对上述的真菌病害,同时对细 育技术,并通过制剂加工能使药剂具有很高的稳定 菌病害水稻颖枯细菌病、水稻苗立枯病亦有效。它 性,由此完成了商业化开发。SKT-1菌株系对水稻 能同时防治上述各种病害,具有很高的实用性。由 种传病害具有很高抑制效果的菌株,他们成功地开 此,组合化学公司为使该菌株能早日实施产业化,进 发了能获得大量孢子的经济的培育方法,并通过利 行了经济可行的大规模培养,以及能确保稳定贮存 用融合微生物保存技术和化学农药的剂型加工技 的剂型加工,和菌株鉴定的研究开发。 术,解决了微生物农药中常见难题。随之,通过对作 同时,自1997年起,由日本农林水产部根据规 用机理的阐明,进一步解决了使用中的问题,充分利 定进行了该药剂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其对动物 用了微生物农药的特长。 十分安全,无感染性、致病性、毒性及生殖影响。并 本文就水稻种传病害具有很高抑制效果的 . 且对环境及非标生物亦无不良影响。由于其很高的 asperellum SKT.1菌株的商品化过程中,其开发沿革、 药效及安全性,并价格也与化学农药相差无几,并有 培养与剂型加工、作用机理等予以介绍。希望这个 很好的货架寿命,故在2003年及2004年分别以2个 通过产业.政府.大学等共同合作所开发的微生物农 商品名获得登记后即开始上市销售。 药,能对安全、安心的农业生产有所贡献。 2.生物活性和作用特性 1.开发沿革 由SKT-1菌株的孢子悬浮液进行种子处理,当 水稻种传病害,系对在水稻机械移栽时稻苗中 使用以4×lO4~1×l06孢子/rnl|的农度时与对照的 多发病害的总称,为防治这些病害,进行种子消毒已 化学农药种菌唑・铜的混剂的效果相当(图1.A)。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 世界农药 第30卷 另外,如(图1一B)所示,对水稻颖枯细菌病以2×105 —皆有可能作为微生物农药。 1×106孢子/mL的浓度与晤喹酸具有相同的效 果。SKT-1菌株的分子孢子和经离心分离洗净的分 生孢子对水稻恶苗病和水稻细菌性苗立枯病有抑制 发病的活性,而其上清液和经热处理后被杀灭的分 子孢子则无此活性。由此可见,必须是活菌才能呈 现抑病活性。 寥 、一 l 秧 苗 发 藿 病 蠹 图1 SKT一1对水稻恶苗病(A)和对细菌性颖枯病(B) 的生物防治效果 随后,在对苯菌灵具抗性的水稻上接种水稻恶 苗病菌,以探讨SKT-1菌株的防治效果。结果获得 了令人欣喜的高效,但必须在播种时至播后3 5 d 内有SKT-I活菌存在。另外,其的“Ecopopu ̄’’制剂 (音译)则必须在苯菌灵类处理体系于发绿后才可使 用,而不可在播时使用。 3.培养和剂型;0n-r 已得知将木霉菌于液态状进行振荡培养,仅产 生低浓度的水中孢子。然而为了使该微生物农药实 施产业化,则必须可大量培养均一品质的有用微生 物,以能廉价生产则至关重要。为此,探讨了SKT.1 菌株的液态培养以在水中形成孢子的方法,从而确 立了经济有效的大规模生产方法。此系采用传统的 酿造培养技术,高效率地大量培养SKT-1菌株的气 生孢子(分生孢子)。以各种方法培育所得的气生孢 子,其与水生孢子有某些不同。前者有较厚的细胞 壁,孢子表面有不规则的锥形突起。相比较,水生孢 子的细胞壁则相对较薄,孢子表面也较圆滑(图2A —D)。但此两种孢子对水稻恶苗病具有同样高的 防治效果(表1)。由上结果可见,此两种分子孢子 ; 图2 T.asperellum SKT-1空气中(A、c)及水生孢子(B、D) sEMs(A、B)、TEMs(C、D)。 注:白色箭头表示液泡,黑色箭头分别表示各类型孢子的线粒体。条 状标记表示厚度为lt ̄tm。 表1两种孢子对水稻恶苗病的生物防治活性 注: 种子萌发后播种,生长18d后统计比健康植株高几厘米,较纤 细、黄绿色的染病植株发病率。 相同字母代表TuKey多范围检验 差异不显著(P<O.05),每处理设3次重复。 ’日本东京组合化学工 业株式会社,Teclead C flowable稀释200× Ecopopu ̄水生孢子为有效成分,故经液体培养所得 水中孢子通过精制后加工成水悬浊状制剂。该制剂 的孢子在10%以下可保存4个月,另外 Ecopopudolay*" ̄(音译)的有效成分为气生孢子,鉴于 其疏水性强,水中悬浊性极差。但是,SKT-1菌株的 气生孢子的效果上佳,为此,进行了气生孢子水悬浊 液的工业可湿性粉剂的剂型研究。结果,制得了能 在水中均匀悬浊的可湿性粉剂。再则,Ecopopu。必 须在冷藏中保存,而Ecopopudolay则能在室温保存 半年,仍能保持活菌数和生物活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张一宾:防治水稻种传病害用微生物农药木霉菌的开发 丝可溶解后者细胞壁,呈现溶菌作用。SKT一1菌株 4.作用机理 作为微生物农药的木霉菌属的生物效果,其各 种菌株各有不同,有具抗生、寄生、竞争营养或生活 这种溶菌,认为具有与其他有益微生物相同的壳质 酶和J3—1,3一葡聚糖酶等细胞壁溶解酶。预测环境温 度是呈现细胞壁溶解酶酶活的首要条件,而其宜与 丝状菌生长程度相一致。引人注目的是SKT一1菌株 场所以及诱导抗性等形成病原菌一植株一有用微生物 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7~32℃,与水稻发芽及生长合 三者之间复杂关系。对此,必须进行病原菌与有用 微生物在植物组织及器官上的动态调查,并由此确 立有效的使用方法及确认安全性等,这是微生物农 药商品开发中的基本要求。 起先,为获得有效防治效果,SKT一1菌株从播种 至播后3~5d必须能生存,除作用特性外,对作用机 理亦应进行详细的讨论。其工作如下,将SKT一1菌 株与水稻恶苗病菌两个菌株制成GFP(green lfuorescent protein)引入菌株,在原位上(种籽上)用共 建L/一 一显微镜(SEn)进行观察。在对GFP引入 接种恶苗病种子,及用GFP引入SKT一1菌株孢子悬 浊液进行浸渍处理,再予催芽,24 h后观察两菌接 触,结果发现水稻恶苗病菌菌丝中GFP消失。随 即,在催芽处理5 d后,在没用药剂处理种子的子叶 叶鞘中观察到水稻恶苗病菌菌丝,而经SKT一1菌株 处理过的种子并无观察到,取而代之在子叶叶鞘表 面则观察到SKT一1菌株的菌丝。 另一方面,用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野生菌株, 结果发现随着SKT-1菌株的菌丝伸长,水稻恶苗病 菌的菌丝的细胞壁被溶解,形成SKT一1菌株的分生 孢子。再则,SKT-1菌株经用天然基质和人工基质 进行试验,得知会产生包括纤维素、淀粉酶、果胶酶、 J3—1,3一葡聚糖酶、壳聚糖酶、壳质酶等细胞壁溶解酶 的糖水解酶(S.Watanabe等)。据此,认为SKT-1菌 株的主要作用机制为该菌株在水稻胚芽部位与水稻 恶苗病菌菌丝接触,从而溶解了水稻恶苗病菌菌丝, 抑制了发病。 5.今后发展 由上可见,在浸种时附着于种子上的木霉菌 SKT-1菌株,当稻种进行催芽~出芽加温时孢子发 芽、菌丝伸长而呈现抑制发病。在永山孝三等进行 的研究中,经SEM和CSEn观察发现,在稻种上 SKT一1菌株与水稻恶苗病菌相互作用中,前者的菌 适温度相吻。这表明SKT一1菌株有望成为理想的水 稻用微生物农药。 Inbar等(1996年)通过对Tr/nchoderma harzianum 与Sclerotinia sclerotium的相持培养,前者的菌丝在后 者菌丝的周边形成包围,显示菌寄生样。但是,SKT- 1菌株在水稻恶苗病菌菌丝周围则未观察到包围 状。故而认为,SKT一1菌株的作用特性,不仅为出现 溶菌,而且还可能具有竞争抗性、营养和生活场所, 以及全株诱导抗性(ISR)等作用。关于木霉菌T203 菌株对黄瓜斑点细菌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1achrymans)的抑病机理,据I.Yedidia等(1999,2003 年)和M.Shoresh等(2005年)报道,发现通过对茉莉 酮酸一乙烯过程的基因调节,导致黄瓜体内微细防御 素积累,从而诱发全株抗性。今后,对于木霉菌 SKIT-1菌株的新的抑病机理,亦应从诱导全株抗性 的角度去探讨。事实上,几乎所有报道均认为T. harzianum微生物农药的作用机理系使水解酶与抗 菌物质呈现相乘作用所致,但至今尚无木霉菌产生 抗菌物质的报道。 鉴于SKT一1菌株存在多种作用机理,故而只要 加工成适宜的制剂,掌握合理的施用方法及时问,就 有可能用于多种作物防治多种病害。目前,除水稻 外,进一步确认该药剂对果树的纹羽病 (Helicobasidium mompa和Rosellinia necatrix)及蔬菜病 害的防治效果,并已在经田问试验得以确认。 6.结 语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及负荷的日趋关注,利用 存在于自然界的微生物作为农药已为人们所关注。 木霉菌SKT一1菌株的研究、开发正应此所需。目前, 该药剂已在水稻上应用,通过进一步研究、开发,定 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以应用。同时,此药剂的开发 也将更加推动人们进行天然微生物作为农药的开 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