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五市场与建设方案

四五市场与建设方案

来源:爱站旅游
四、项目市场分析

4.1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和消费的大国。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食用菌产量还不足10万吨,产值不足1亿元,而到2008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达到1827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总产值达865亿元,其规模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菜、果而居于第六位;目前我国的香菇、平菇金针菇、草菇、黑木耳、银耳、滑菇、灵芝等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食用菌市场需求旺盛,市场容量不断增加,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2000年到2008年,我国食用菌产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3.48%,产值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2%。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食用菌协会、《中国食用菌年鉴》 2009年,我国食用菌产量达2020万吨,出口创汇16亿多美元。

2000年-2008年我国食用菌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

4.2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市场分析

国际上最早实现工厂化周年生产的是双孢蘑菇,已有60年的发展历史。1947年,荷兰在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的条件下进行工厂化生产,由此开辟了草腐菌工业化生产的先河。而后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相继实现了双孢蘑菇的机械化和工厂化生产。近年来,东欧的波兰等国也在迅猛发展。日本在50年代开始,创立了金针菇等木腐菌瓶栽和袋栽的工厂化周年生产模式。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也相继引进日本生产模式,并根据自身条件加以改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栽培技术日臻成熟。近年来,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迅猛,并形成一定规模。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可以打破传统栽培的季节性、提高质量标准、减少用工投入,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福建省等沿海地区,并在多处已形成规模化集群效应,带动了当地食用菌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食用菌消费,市场扩张趋势明显加大,以金针菇为例,2003年我国工厂化金针菇日产量仅40吨,到2011年这一数据攀升至1347.9吨,8年来翻了30多倍,呈爆发性增长。至2011年末,全国工厂化食用菌产品年产量达99万吨,其中江苏省年总产量达31.6万吨,工厂化生产总产量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2011年全国工厂化食用菌产量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食用菌协会、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至2011年末,全国食用菌工厂化日产20吨及以上的企业总计23家,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辽宁、甘肃、广东、四川、福建、江西等九省市,以江苏省企业数量最多;工厂化企业日产量超过50吨以上的4家,100吨以上的1家。

我国2011年日产量20吨及以上企业统计

当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规模较大的有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和蟹味菇四大品种。

2011年工厂化产品日产量前十名品种及产量 4.3 白金针菇产业现状

金针菇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著称于世,据测定,金针菇赖氨酸含量十分丰富,又被称为益智菇。白金针菇作为食用菌当中重要的一个品种,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目前漳州的食用菌产业主要以双孢蘑菇、白背木耳、大杯蕈菇等品种为主,白金针菇还未真正形成规模化、工厂化栽培,因此,在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纯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将独树一帜。

白金针菇的人工栽培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伴随着工业化、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土地面积的限制,但白金针菇消费在扩大。在这种情况下,自动化栽培白金针菇势在必行。白金针菇是十分适合于工厂化生产的一类农作物,工厂化栽培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环境可控的设施条件下,采取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

随着瓶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日益提高,生产成本的大副下降,产品利润丰厚,自动化生产将是未来白金针菇发展的方向。

4.4 市场前景分析

食用菌消费市场前景广阔。食用菌高蛋白、低脂肪, 含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在国外被称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 具有许多食品无法取代的保健作用, 被世界营养学家推荐为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之一。从国内市场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中国食用菌消费以每年13 %的速度持续增长。目前,中国食用菌产品80%是在本土消费,中国本土主要为鲜品餐饮消费,大部分食用菌在宾馆、饭店、机关食堂等公共餐饮中被消费掉。现在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吃四条腿(猪)的不如吃两条腿(鸡、鸭)的,吃两条腿的不如

吃一条腿的(即菇类),可见食菇意识已深入到寻常百姓家,食用菌市场空间巨大。

假设每个家庭每天消费食用菌类300 克,那么中国3 亿家庭的年消费量就是3285万吨。市场拓展空间广阔,食用菌还可开发新型保健产品和医药产品,附加值较高。同时, 随着国际市场的拓展, 食用菌产品出口的需求会更大, 将会成为我国农副产品出口的优势产品。我国虽然是食用菌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年人均消费量不足0.5公斤,美国年人均为1.5公斤,日本年人均为3公斤,全国年人均消费量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国外食用菌人均消费量每年正以13%的速度递增,有大的国外市场空间可供开拓。

综上,从我国食用菌整体消费市场而言,随着营养消费观念的普及,食用菌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食用菌深加工产品的不断深化,预计食用菌的消费市场依然巨大,在较长时间内我国食用菌生产仍会保持明显加大的扩张趋势。

4.5 价格预测

金针菇的生产周期为55天,新鲜金针菇正常销售价格在10-16元/公斤之间浮动,鲜菇在冷藏条件下可贮存15-30天,具有生产周期短,见效快,价格高,产量高,投资少等优势,同时具有保鲜期长、耐长途运输、破碎率极低,有利于市场运输和销售,故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消费潜力极大。近年来,金针菇走俏国内外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在国际市场,无论干菇、鲜菇、盐渍菇和清水罐头产品,都成为一种抢手货。项目销售目标市场主要在国内,本报告平均销售价格按11元/公斤进行财务测算。

4.6 本项目竞争优势分析

——工厂化生产经营模式保证产品具备较好的质量及价格优势

公司采用工厂化方式生产鲜品食用菌,节约了大量耕地,保证生产过程具备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等特点,能较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项目应用工厂化自动化栽培技术可应用先进生产技术和可回收栽培瓶,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和质量,缩短白金针菇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的产量产值,加快资金周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克服国际上的绿色技术壁垒,保障白金针菇的出口质量要求,因此产品具有很好质量和价格优势。

——政府扶持优势

漳州市是全国最早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地区之一,是全国最大的蘑菇和白背木耳生产和出口基地。2007年《漳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紧紧围绕“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推进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漳州市食用菌产业,提高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其发展目标为:近年来漳州食用菌产量年均递增15%;产值年均递增 18%。至2010年食用菌珍稀菇类占总产量比重达到25%;优良品种的占有率提高到80%。预计至2015年食用菌珍稀菇类占总产量比重达到30%;优质菌种的占有率提高到90%以上。远期实现食用菌产业基本现代化,即食用菌生产方式周年化、工厂化,品种多样化、产品高档化,操作机械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市场化和国际化,管理企业化,使食用菌产业成为我市农业重要的支柱产业。同时提出了“大力发展秀珍菇、大杯蕈菇、杏鲍菇等珍稀品种。以提升产业层次为重点,推广工厂化栽培,标准化生产”等发展思路。 本项目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政策支持,项目具备政府扶持优势。

——属地产业集群优势

漳州具备产业集群优势。漳州市是中国蘑菇罐头生产、加工、出口最集中的区域, 已形成蘑菇种植、加工、出口的完整产业体系,占

全国蘑菇罐头的60 %~70 %, 是中国蘑菇罐头生产、加工和出口流通中心, 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蘑菇城”。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漳州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业支柱产业。

——销售渠道及销售模式优势

本项目产品将借助东方集团多年来积累的销售渠道及销售经验进行市场拓展及推广。

东方集团公司采取直营模式、专卖店模式、特供模式、OEM贴牌模式等销售模式,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北京、上海等全国主要大、中型城市,并初步形成以华东、华南为核心辐射全国的区域战略格局。集团公司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向国内其他市场稳步拓展,公司与美国沃尔玛、上海大润发、江苏苏果等国际性卖场、国内知名卖场及连锁超市和经销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项目具备销售渠道及销售模式优势,保证项目产品的及时按计划销售。

——设备及技术优势

本项目设备及关键技术引进自日本田中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该会社创建于1963年,是专门生产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自动设备的制造企业。

田中技研的设备因稳定性好、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而备受欢迎。田中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是各种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设备的发明者和世界行业标准制定者,其各种设备代表了世界一流水平。其设备在日本国内的试产占有率高达80%以上。1978年首次向中国台湾出口了装瓶机和其他自动设备。到目前为止,已经向12个国家的生产企业出口了食用菌生产所需的自动化设备。中国知名的食用菌生产企业也大多都采用了田中技研的自动化栽培设备。项目具备设备及技术优势。

综上,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和消费的大国,近年来食用菌市场需求旺盛,市场容量不断增加,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2000年到

2008年,我国食用菌产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3.48%,产值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2%。近年来,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迅猛,并形成一定规模。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可以打破传统栽培的季节性、提高质量标准、减少用工投入,节约耕地,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假设我国每个家庭每天消费食用菌类300 克,那么中国3 亿家庭的年消费量就是3285万吨。市场拓展空间广阔,食用菌还可开发新型保健产品和医药产品,附加值较高。从我国食用菌整体消费市场而言,随着营养消费观念的普及,食用菌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食用菌深加工产品的不断深化,预计食用菌的消费市场依然巨大,在较长时间内我国食用菌生产仍会保持明显加大的扩张趋势。

本项目具备工厂化周年生产优势、政府扶持优质、技术设备优势及产业集群优势,特别是项目产品可依托东方集团多年建立的销售模式及渠道及行推广,保证了项目产品按计划实现销售目标。

五、建设方案设计

说明:该项目计划分二期进行,项目总占地84.42亩,一期以茶叶生产加工为主,建筑面积*平方米,包括2#办公楼和产品展示中心,3#精制茶生产车间、4#粗制茶生产车间、5#员工宿舍及食堂;二期为茶产品深加工及茶叶观光为主,建筑面积*平方米,包括1#茶产品深加工车间,6#茶叶观光区域。由于业主拟申报茶业观光景点,1#楼具体定位本报告评估范围为一期项目。

5.1 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57.83亩,总建筑面积30846平方米,主要建设培育栽培加工质检区28766平方米,车间1578平方米,锅炉房303平方米,配电房200平方米,购置引进日本现代化食用菌生产设备138台套,年产金针菇市场高端食用菌品种13200吨。本项目单

项工程包括:菌包培育标准房、栽培区、生产车间、仓库、配电房、锅炉区、锅炉房供热设施、配电设施及办公配套设施。

5.2 建设规划和布局 5.2.1总平面布置

项目根据工艺流程及材料运输方案,合理布局厂区内建筑物,建筑物均平行布局,四周道路畅通,菌包培育标准房、种植房为单层结构,车间为多层(2-3层)。

5.2.2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厂区内的给排水、供电、供汽管线按照工艺流程设置,其中给水由接入点导入,排水出厂区前设置污水处理设施,供电线路架空设置或设电缆沟,供汽管线采用无缝钢管,钢管外包5CM厚的节能保温材料,管道架空设置。

5.2.3运输规划方案 1、运输总量

工厂运输物料主要有生产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燃油及成品,年运输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约15000吨,运输成品13200吨。

2、运输方式

厂外运输以公路为主,长途运输以公路、海运为主,厂内运输以电动叉车为主。

3、运输工具

依据生产纲领要求,新增运输设备5T货车1辆,各式运输小推车30部,大宗原材料及产成品运输以外协为主。

5.3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5.3.1项目技术目标

项目机械化翻料、科学配比、机械自动化制包、进入杀菌锅高温短时灭菌、无菌室接种、养菌房养菌整个过程实现机械化操作,瓶栽均匀产菇整齐,科学稳定的原料配比保证菌包的生物转化率高;高温短时灭菌过程,可节省大量的燃料;保证无菌室接菌房的空间无菌程

度达到千级,可节省大量的燃料;无菌室接菌之后养菌可以使菌丝成功率稳定,成功率提高到99.85%以上。

5.3.2技术方案 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购进—原料预处理—配料—原料装填—装填打孔—高温灭菌—预冷—无尘接种—养菌成熟—搔菌入库—床式培养—采收包装—市场销售或加工

配料:将培养基原料(玉米芯、米糠、麦麸等)加水进行搅拌。大约工作40分钟。

传送:将上述搅拌后的培养基原料通过提升和传送,运到装瓶机的入料口。

装瓶:将入料口的培养基原料均匀地装到塑料瓶里,每个塑料瓶的直径是78CM,容积是1100CC。装瓶时可做到上紧下松,重量均匀,误差很小。

穿孔:在装入瓶中的培养基里打五个孔,使得将来接种金针菇菌种时能够深入到培养基的底部,使接种均匀,有效。

盖瓶:将上述打好孔的培养基瓶子盖上盖子,使得培养基保持合适的湿度和清洁度。然后经过灭菌,冷却,准备接种用。

接种前处理:处理菌种。将培养好的菌种上面的老菌去掉,保证菌种优良。

接种:将上述处理过的优良菌种均匀地接种到准备好的培养基瓶子里。然后放到15°C-20°C的空调环境中,培养28天。

搔菌:将培养好的瓶装金针菇上面的老菌清理干净,等待长出新的金针菇。

培育:将上述搔菌后的瓶子用本设备清洗表面,然后再灌入适量的水,送到5°C左右的低温生育室内,经过28天的培育,终于长出了成熟的金针菇。每瓶重300克左右。

挖瓶采收:在弹簧上安装刀片,伸入到用过的培养基瓶子里,将培养基打碎,然后挖出来,留空瓶清洗后再用。

5.4生产线主要设备

项目拟引进日本田中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的先进生产设备,日本产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生产技术主要是将玉米芯、米糠、麦麸、庄家秸秆等废料通过一系列的自动化设备,在可以人工调节的空调环境下加工生产食用菌金针菇。日本进口的设备主要表现在精密度高,误差小,由于菌丝生长,提高产量。设备质量好,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国产设备一般2-3年,日本的一般在10年以上,一般只更换消耗配件即可。项目拟进口的各种大型机器手,上下架子机等属于高智能机器,国内至今还没有生产。

5.5主要建、构筑物

项目主要建、构筑物见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工程名称 培育栽植加工质检包装区 生产车间 锅炉房 配电房 景观 道路 围墙 面积 单位 28765.8 平方米 1577.6 平方米 303.0 平方米 200.0 平方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